【小巨人的看家本领】贵州航天电科:“卷”起来的引信“小巨人”实现“上天入海”_微动态

时间:2023-07-05 16:07:58       来源:多彩贵州网

(本网记者 石琳婕 罗晟鸣 通讯员 王一霖)谈到烟花爆竹,用于引爆的“火药捻子”大家并不陌生。

但要尝试让“火药捻子”跟高科技挂上钩,却没那么容易。

近年来,以航天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,它们身后无不藏着一种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高的引爆装置,它便是“引信”。


【资料图】

在贵州贵阳,一家“小巨人”企业,凭借其自主可控的设计研发能力,工业化、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生产水平,将一根引信做到极致,让“贵州产”引信“上天入海”。

日前,记者带着一肚子疑问走进位于贵阳经开区的引信“小巨人”——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贵州航天电科),一探究竟。

自主可控突围“硬实力”

1965年,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的贵州航天电科正式成立。半个世纪来,企业主要从事近炸引信、触发引信、数据链、导引头及其地面测试设备等航天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。

“2013年,算是一个转折点。”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三研究室主任张瑞飞告诉记者,随着市场对设备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,单一机械类引信设计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,企业决策层便立即启动调研、人才招引等计划。“当第一次接触全电子引信,就感觉找到了方向。”

从最原始的引爆功能,到成为动力设备的安全保险,再到具备近距探测功能,引信的发展伴随着其使命要求、市场发展动向和自然环境的变化,便在此过程中功能逐渐完善。“自然环境无法提供全电子引信的触发条件,因此其完全具备当前市场对引信设备精准、安全这一要求。”张瑞飞如是说。

“从2013年启动转型,一直到2020年,全电子引信的设计研发,可以说是毫无突破。”一开始,多年深耕机械类机电引信的贵州航天电科的“老师傅”们,因成熟度久久无法提升,便从寻求优势单位联合研发开始着手。张瑞飞说:“那时候,虽然有技术人员,但没有无法实现技术的自主可控。这种‘来料’加工的方式不是长久之计,必须有自主研发实力才能让产品持续发展。”

2020年,贵州航天电科成立研发中心,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全电子引信问世,其指令与信号途径安全组件的全流程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。“我们参照当下最先进的技术,加上原本多功能、低成本的机械引信技术,两者相结合,我们生产的全电子引信产品性能实现全国同领域技术领先。”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三研究室设计师王建刚告诉记者,这种全电子引信在技术含量上比“来料”加工的产品高出很多。2020年以来,企业先后累计实施了40余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,申请发明专利超120项,授权专利90余项。

两化融合激发“自身潜能”

2021年,伴随控制、序列、电源、高压转换等多部分自主设计生产的全电子引信在的全面应用,贵州航天电科正式步入“机械+全电”多功能、低成本引信研发生产模式。

但求精求新的贵州航天电科人并不“满足”。近年来,致力于推进两化融合的贵州航天电科建设出了自己的智能化生产线。

“在我身后高速运转的就是智能化贴装生产线。”走进贵州航天电科电装车间,机器人从AGV系统获取配件订单后,自动从智能化料架上领取配件,然后送往智能化贴装生产线……放眼望去,长达10余米的智能化贴装生产线上,只有两名工作人员。

电装车间副主任刘瑶介绍,智能化贴装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相比,产品的贴装精度达到了30微米,而且产品质量控制由原来的产品最终检验前移到过程检验,一次提交合格率达到99%以上,人力成本大大降低,生产效率大大提高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生产线上印制板刚放入,便有机器立即对其进行喷码。车间工人顾红卫告诉记者,这个二维码相当于印制板的“电子履历”,生产流程中的每步工艺参数都将采集绑定到二维码上,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履历采集。同时,生产数据也由以前的人工纸质填写升级为系统自动采集,不仅节约了时间,还能精准追踪所有数据,实现了质量精细化管控。

除了加快智能化生产,航天电科还全力加快数字化研发。

“公司以前的研制速度,一般情况3到5年才能研制1个产品,现在一年内最少能研制20个以上型号的产品。从某个具体产品来说,最快能在42天内完成一个产品的交付,大大缩短了项目研制周期。”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三研究室设计师王先涛说。

据介绍,贵州航天电科目前已经建立了以PLM为核心的数字化研发平台,全面集成基于数字模型的设计、仿真、试验、试制、制造等流程,可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工艺进行精细化、结构化分解,实现产品研发的全数字化。

2021年,贵州航天电科更是在新灌封材料应用技术攻关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——工程技术人员在灌封间结合公司线缆产品开展了系列灌封工艺试验。最终,新材料灌封比原来的灌封材料固化时间缩短了90%。换句话说,以前需要10分钟,现在只需1分钟。

“我们的产值在2021年就已破6亿大关,营业收入破5亿。未来,将力争把企业建设成为探测制导与引信专业的国内一流企业。”贵州航天电科董事长唐德宇介绍,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,当前企业已形成近炸引信、触发引信、通讯设备、数据链一体化设备等多元化产品格局,数据链一体化设备更是在综合电子设备集成一体化、硅基毫米波相控阵微系统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

关键词: